《王氏六书存微》卷五乙上:探微古典,传承文化的瑰宝
《王氏六书存微》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典文献,由清代学者王鸣盛所著,该书由中华书局于1985年首次出版,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引用。
作者简介:
王鸣盛(1643-1715),字子厚,号西庄,江苏上元(今南京)人,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史学家,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称,王鸣盛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尤其擅长经学、史学和文学,著有《十七史商榷》、《十七史蒙求》等学术著作。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85年
书籍介绍:
《王氏六书存微》是王鸣盛晚年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学术著作,全书共分为六卷,涵盖了经、史、子、集、释、道六大门类,该书以《四库全书》为基础,对古代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被誉为“清代学术的百科全书”。
卷五乙上内容概述:
卷五乙上主要收录了关于经学、史学和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经学部分主要讨论了《易经》、《尚书》、《诗经》等经典著作的解读和诠释;史学部分则涉及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正史的研究;文学部分则收录了关于诗、词、赋、散文等方面的评论和赏析。
以下是卷五乙上部分内容的详细介绍:
1、经学部分:
《王氏六书存微》卷五乙上对《易经》的解读独树一帜,王鸣盛认为,《易经》不仅是哲学著作,也是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指导书,他通过对《易经》卦象的分析,揭示了其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2、史学部分:
在史学方面,王鸣盛对《史记》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史记》是我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他对《史记》中的记载进行了考证和辨析,揭示了史实背后的真实面貌。
3、文学部分:
在文学方面,王鸣盛对诗、词、赋、散文等文体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评价,他认为,文学是表达情感、寄托理想的重要手段,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王氏六书存微》卷五乙上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著作,通过对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王鸣盛为我们揭示了古代文化的瑰宝,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