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吕氏春秋:先秦史料考订编年研究
吕不韦,战国末期秦国的大商人、政治家,是《吕氏春秋》的编纂者。《吕氏春秋》由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成书于公元前239年,是先秦时期的一部综合性著作,该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共计一百六十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吕不韦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84年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先秦史料考订编年的著作,具有以下特点:
1、编年体:《吕氏春秋》采用编年体,以时间为主线,将先秦时期的历史事件、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后世研究先秦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2、综合性:《吕氏春秋》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体现了吕不韦及其门客博学多才的学术素养。
3、思想性:《吕氏春秋》在阐述历史事件的同时,融入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对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文学性:《吕氏春秋》语言优美,文辞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十二纪:包括《孟春纪》、《仲春纪》等十二篇,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2、八览:包括《览世》、《览俗》等八篇,主要论述了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的观点。
3、六论:包括《论仁》、《论义》等六篇,主要阐述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先秦史料考订编年的著作,具有极高的历史、哲学、文学价值,通过对该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以及吕不韦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