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66卷:汉纪二十六,历史的转折点
《资治通鉴》第66卷,汉纪二十六,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的第66卷,这部书由司马光主持编纂,历时十九年,全书共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瑰宝。
作者:司马光
出版社:北宋国子监
出版时间:公元1084年
《资治通鉴》第66卷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涵盖了汉献帝刘协的统治时期,以及曹操、刘备、孙权等三国争霸的历史进程,这一卷是《资治通鉴》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一卷,因为它记录了汉朝的衰落和三国时代的崛起,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书的大纲:
1、汉献帝刘协的统治时期,包括其即位、改元、封赏等事宜。
2、董卓之乱,描述了董卓进京、废立皇帝、暴政等情况。
3、李傕、郭汜之乱,以及王允、吕布等人的政治斗争。
4、曹操崛起,包括其征讨吕布、迎汉献帝、建立曹魏政权等事迹。
5、刘备、孙权的崛起,以及他们与曹操的争霸过程。
6、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在《资治通鉴》第66卷中,司马光以其严谨的史学研究态度,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以下是一些重点内容:
1、董卓之乱:董卓进京后,废立皇帝,实行暴政,导致朝政混乱,民不聊生,司马光在书中对董卓的罪行进行了深刻揭露,表现了其对暴政的强烈谴责。
2、曹操崛起:曹操在乱世中崛起,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逐渐统一北方,建立了曹魏政权,司马光在书中对曹操的评价较为客观,既肯定了他的功绩,也指出了他的不足。
3、三国争霸:刘备、孙权与曹操的争霸,是这一时期的历史主线,司马光在书中详细描述了三国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彼此间的外交关系。
4、汉献帝刘协的命运:汉献帝在位期间,经历了董卓之乱、李傕、郭汜之乱等一系列政治动荡,最终被曹操迎至许昌,成为曹魏政权的傀儡。
《资治通鉴》第66卷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还反映了司马光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这部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尤其是三国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