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礼尚往来:中国传统交际礼仪的传承与演变——以《礼记》为例》
《礼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礼仪经典,由西汉学者戴圣编撰,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本文将以《礼记》为例,探讨中国传统交际礼仪的传承与演变。
作者:戴圣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9年
《礼记》全书共49篇,分为通论、仪礼、丧礼、祭礼、射礼、乡饮酒礼、燕礼、士相见礼、杂记、月令等部分,通论部分主要阐述礼的意义、作用和原则;仪礼部分详细记载了各种礼仪的仪式和规范;丧礼、祭礼、射礼、乡饮酒礼、燕礼、士相见礼等部分则分别介绍了不同场合的礼仪要求。
1、礼的意义与作用
《礼记》开篇即指出:“礼者,天地之序也,人道之极也。”这表明礼是宇宙秩序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道德的最高境界,在《礼记》中,礼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包括规范行为、维护秩序、表达敬意、增进和谐等。
2、礼仪规范
《礼记》详细记载了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如相见礼、宴请礼、丧葬礼、祭祀礼等,这些规范不仅体现在仪式的细节上,还涉及到了人们的言行举止、服饰打扮等方面,在相见礼中,有揖让、鞠躬、拜、跪等动作,这些动作都有严格的规范和顺序。
3、礼仪的传承与演变
《礼记》所记载的礼仪规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从先秦到明清,我国传统交际礼仪经历了多次变革,在先秦时期,礼仪注重等级和尊卑,而在明清时期,礼仪则更加注重人情味和实用性。
4、礼仪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传统交际礼仪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礼仪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礼仪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礼仪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礼记》作为一部礼仪经典,不仅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传统交际礼仪的精华,使之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戴圣. 礼记[M]. 中华书局,2009.
[2] 杨宽. 中国古代社会与国家[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 钱穆. 国史大纲[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