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马列主义的社会形态学说: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经典理论解析
作者:卡尔·马克思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75年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一部经典著作,它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关于社会形态学说的重要观点,在书中,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运行规律以及历史发展趋势。
《资本论》共分为三卷,以下是各卷的主要内容:
第一卷: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
本卷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商品、货币、资本等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第二卷:资本流通过程的分析
本卷重点分析了资本流通过程中的各种形态,如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等,揭示了资本在流通过程中的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本卷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包括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趋势。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了以下关于社会形态学说的观点: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生产关系随之变化,从而推动社会形态的演进。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具有历史进步性,但同时也具有历史局限性,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决定了其最终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需分配原则将得到实现,人类社会将进入自由、平等、和谐的新时代。
《资本论》作为一部经典著作,不仅为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而且为我们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学说,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