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医方合编》——中医宝典中的瑰宝
《本草医方合编》是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重要著作之一,由清代著名医学家陈修园编纂,该书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由江苏扬州府医学堂出版,是我国中医药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本草医方合编》的作者陈修园,字子修,号石湖,江苏无锡人,他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陈修园学识渊博,精通医理,尤擅内、妇、儿科,对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草医方合编》一书由江苏扬州府医学堂出版,出版时间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全书共分为六卷,分别介绍了中药、方剂、脉诊、经络、养生等内容,是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综合性著作。
书的大纲如下:
第一卷:本草总论
介绍了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采集、炮制、贮藏等内容。
第二卷:本草各论
详细介绍了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用法等。
第三卷:方剂总论
介绍了方剂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配伍、制法等内容。
第四卷:方剂各论
详细介绍了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效、适应症等。
第五卷:脉诊总论
介绍了脉诊的基本原理、方法、脉象分类、脉象诊断等内容。
第六卷:经络养生
介绍了经络的基本知识、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经络养生方法等内容。
《本草医方合编》作为一部中医宝典,不仅收录了大量的中医药学知识,而且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对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所载的医方、药方,至今仍被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所借鉴,本书的出版,为我国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