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资本论》基本原理求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
《资本论》是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卡尔·马克思的著作,由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出版社于1867年首次出版,全书共分为三卷,分别于1867年、1885年和1894年出版。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剖析的理论著作,该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资本论》共分为三卷,以下是各卷的主要内容:
(一)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卷主要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基本概念,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二)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二卷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流通过程,包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等形态,以及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平均利润等理论,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爆发。
(三)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三卷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包括资本积累、剩余价值分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理论,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自我否定的趋势,最终将导致社会主义的诞生。
《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交换的本质,为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基础。
2、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其工资,这部分价值即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3、资本积累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自我积累的特性,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剩余价值,进而扩大再生产。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爆发,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资本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学著作,其基本原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资本论》基本原理的求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