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盛世终结与李杨情变——解读《长恨歌》背后的历史风云
《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描绘,反映了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前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以下是关于《长恨歌》的详细介绍。
作者:白居易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80年
ISBN:978-7101015803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八百余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两人爱情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与衰败,以下是该书的大纲:
白居易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开篇,点明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
1、杨贵妃的出身与美貌
2、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
3、李杨情变:安史之乱爆发
1、安禄山、史思明叛乱
2、唐玄宗逃亡四川
3、杨贵妃的悲剧结局
白居易以“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表达了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感慨。
在《长恨歌》中,白居易通过对李杨情变的描绘,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以下是书中的一些精彩篇章:
1、“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句诗描绘了唐玄宗因宠爱杨贵妃而荒废朝政的情景,反映了唐朝盛世的衰落。
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句诗表达了白居易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感慨,也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命运。
3、“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这句诗描绘了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被赐死的悲惨结局,反映了唐朝盛世的终结。
《长恨歌》作为一部反映唐朝历史巨变的史诗,不仅展现了李杨情变的悲壮,更揭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唐朝的历史文化,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