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办夷务始末》卷31之32:晚清外交的曲折历程
《筹办夷务始末》是一部记录晚清时期中国与外国交涉历史的珍贵文献,由晚清著名史学家王韬编纂,该书由中华书局于1983年首次出版,至今已多次再版,成为研究晚清外交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者:王韬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83年
《筹办夷务始末》共分为三十二卷,详细记载了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期间,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外交交涉、条约签订、战争与和平等重大事件,该书以时间为序,按照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的演变过程。
卷31至32主要记录了以下内容:
1、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的外交交涉,在这一时期,清政府与日本进行了多次外交谈判,试图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最终未能阻止战争的爆发。
2、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各国的关系,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面临着来自各国的压力和干涉,包括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等列强,他们纷纷向清政府提出要求,甚至直接介入战争。
3、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后的和谈过程,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进行和谈,签订了《马关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主权和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4、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后的国际关系,战争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列强的干涉和侵略更加猖獗。
《筹办夷务始末》卷31之32通过详实的史料,展现了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的曲折历程,作者王韬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这一时期的外交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这一篇章中,王韬不仅记录了外交事件的发生过程,还对事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的困境和挑战,他分析了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原因,指出清政府内部腐败、军备废弛、外交无能等问题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筹办夷务始末》卷31之32为我们了解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的复杂性和残酷性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晚清历史、特别是外交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