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的深度剖析——以《存在与时间》为例》
作者: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7年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代表作之一,于1927年首次出版,该书以现象学为基础,深入探讨了伦理与存在的关系,对道德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旨在揭示人类存在的本质,以及伦理道德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存在与时间》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
1、存在问题的提出
海德格尔在本书中首先提出了存在问题的核心,即“存在是什么?”他认为,传统哲学对存在的研究过于抽象,忽略了存在的具体性和历史性,他主张从人类存在的具体情境出发,探讨存在的本质。
2、存在的历史性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具有历史性,即存在是在历史中展开的,他通过对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和现代哲学的批判,揭示了历史对存在的制约作用,他还强调了历史对伦理道德的塑造作用。
3、伦理与存在的关联
海德格尔指出,伦理与存在密不可分,他认为,伦理道德不是外在的规范,而是源于人类存在的内在要求,伦理道德的存在,体现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海德格尔对传统伦理学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
4、存在的真理与自由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真理与自由是伦理道德的基础,他通过对“存在”的探讨,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真理和自由,他认为,人类应当追求存在的真理,实现自由的存在。
《存在与时间》作为一部道德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为我们提供了对伦理与存在关系的深刻洞察,海德格尔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探讨,揭示了伦理道德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本书对于理解道德哲学、伦理学以及人类存在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