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目录导读:
《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话杜牧》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其诗作多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在他的众多诗作中,《清明》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本文将围绕《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名句,探讨杜牧的《清明》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书籍信息:
作者:杜牧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86年
简介:《清明》是杜牧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于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此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色和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由此引发的怀古之情。
大纲:
杜牧的《清明》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诗歌,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更是传颂千古,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自幼聪颖,才思敏捷,杜牧的诗歌多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被誉为“诗史”。
《清明》一诗创作于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当时,杜牧因故被贬为江南宣歙观察使,远离了繁华的京城,在江南的清明节,诗人感受到了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于是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
《清明》一诗以其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杜牧卓越的文学才华,此诗通过对清明时节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色,牧童手执竹笛,遥指远方盛开的杏花村,仿佛在向远行的行人述说故乡的美丽,这句诗寓意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杜牧的《清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更是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名句,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杜牧对故乡的深情,也领略到了唐代清明时节的独特风情。